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广州>广州市>半岛(中国)

一份来自在穗过年院士们的新春祝福
花城有爱,在穗过年

2021-02-26 来源:广州市科协 【字体:
阅读:

春节期间,市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联合在2021年春节期间面向广大在穗过年人员,以“花城有爱·在穗过年”为主题,为在穗过年人员开展关爱行动。其中,广州市科协上门走访慰问了刘耀光、徐涛、宋尔卫、高锐、张培震、李立浧、何镜堂、周福霖、罗锡文、钟世镇等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他们送上了新春慰问和祝福,院士科学家们也纷纷向在穗过年的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送上自己的新春祝福。

1.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的话题始终聚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他从办公室的小冰箱里拿出了研制的虾青素大米和花青素大米,浅橙和淡褐的颜色极为好看。

刘耀光说,去年出差较少,很多会议都是在线上举行。以前还回一下韶关老家,今年就不回了。“今年我的孙子出生了,添了一个‘祖国的未来’。除夕夜我们一家人会一起吃年夜饭。花城有爱,在穗过年。我在广州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2.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

徐涛院士是新广州人,近年来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广州,全身心抓好生物岛实验室的建设,在2020年9月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上,徐涛院士参加了花城院士科技峰会,为大会作了《生物岛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主题报告。展望新的一年,徐涛院士表示,接下来将着力推动生物岛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等工作,深化科学院与广州的合作,助力广州高质量发展。同时,也祝广大市民“happy牛year”。

3.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

宋尔卫院士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培养和成长起来的首位科学院院士,在广州出生和长大的宋尔卫,对广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终坚守着对这个城市的热爱。

他如数家珍地向大家介绍孙逸仙纪念医院发展和自己团队科研的方方面面,“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在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成果转化上持久下大力气,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更好地造福百姓。我要尽一份绵力,推动国家医学科学研究走向世界,要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并对大众做好科普宣教。”

4.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锐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锐长期从事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大陆岩石圈构造及地球动力学研究。言谈中,他这样解释自己的研究:“我们是用物理学的办法来研究地球,地球本身就是物理场。”

高锐表示,板块的运动与地震的发生关系密切。“数学中两点定一线,三点定一面。那么在地球物理中,我们是否也能找寻这样的规律?”新春新气象,高锐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大数据来找寻地震与地震前发生的多次小地震之间的规律,通过图表来预测大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

5.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培震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培震说,自己深深感受到广州对于人才的重视。去年疫情开始时,张培震就收到了有关部门送来的口罩。“这真是雪中送炭,当时儿子儿媳妇到处找,包括在网上订都买不到。”

今年是张培震到广东以来在广州过的第5个春节,往年他喜欢逛花市,今年花市规模稍小了一些。不过没关系,他说,自己已经开始适应线上花市模式。他也衷心祝福在穗过年的大家“新年愉快,幸福安康”。

6.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

春节将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的办公室里添了一盆年桔,更显节日喜庆。李立浧是江苏盐城人,在很多地方负责过电网建设工作,之后来到了广州。“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广州,过年时气候好。”

李立浧说,自己是做电力系统研究的,这是一门为国家工业经济发展做技术性服务的工作。他希望电网越来越强大,停电时间越来越短,为大家做好服务。“欢迎大家来南方电网看看,了解我们。也祝福大家新春快乐,花城有爱,在广州过年非常好,大家新年快乐,新春快乐!

7.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

何镜堂院士带领大家参观了团队的工作室,“以前这个地方是一个有七八十年历史的老宅子,由于时间长了,木屋架都烂了,瓦也掉下来了就没人用了。后来我们对它进行了改造,加了一点点廊把它连接起来,把原来孤立的房子组合成一组新的建筑群,用现代的岭南园林的手法把它做成一个新的岭南园林的建筑。这是最典型的广州‘老城市新活力’。”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比较少出差。不过,到了下半年,我们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甚至比往年都多。这其实是国家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侧面反映,是国家实现逆势增长的缩影。看到自己的设计能够从图纸变成建筑,跟环境和地域相融合,跟城市发展相融合,我觉得很幸运,很幸福,我们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大好机遇。”

8.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

“我生在广州,就要为广州服务。”对广州有着浓厚情怀的周福霖院士,一直以来也致力于推动自己的成果能够更好地在广州转化落地,“我们与广州万力轮胎合作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利用废旧轮胎共同研发了适用于地铁、隧道等工程建设的抗震减震减噪产品,目前已经在部分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强做大。”

“今年6月,我们在大学城新的抗震研究中心就要正式投入使用了。”说起新一年的工作设想,周福霖院士眉目间都洋溢着喜悦和企盼。“到时,我们会拥有全国最大的震动台,对整个团队的科研都会有很大的助力。我们也计划建设一个抗震防震的科普基地,欢迎大家都来参观看看。”

9.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

春节,让罗锡文院士按下的工作暂停键,也就是一顿年夜饭的工夫。“我在广州过年的话,家里一般年三十晚上五点半打来电话,我就回去吃饭,年初一我还回办公室。”他说,这几年的春节都是在工作中度过,习惯了在办公室到处转转才安心。

罗锡文院士的办公桌上有几架农业机器的模型,他饶有兴致地介绍说:“现在我们国家耕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牛犁田很少了。以水稻生产为例,目前我们比较薄弱的环节是种植插秧。为了解决把秧插进田里的问题,我们研制了精量穴播机。”

据了解,罗锡文出生在湖南一个农村,小时候帮家里插秧累得腰疼。他曾立志,一定要将农民从辛苦劳作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希望未来“辛苦”这两个字和农民没有半点关系。今年,罗锡文团队要继续打造无人农场,在全国范围内会有30多个试点。

最后,面对广大在穗过年的群体,罗锡文送上了新春祝福:“花城有爱,在穗过年。我在广州祝大家新春快乐,牛年牛气冲天!”

10.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的办公桌上,有一只小牛的卡通公仔。这是几天前南方医科大学的学生送来的。钟世镇把它放在身旁,送上了新年祝福:“花城有爱,在穗过年。我在广州祝大家春节好!”

说起现在的生活,已经96岁高龄的钟院士颇为感慨:我们国家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往前走,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顺利,我们太幸福了。他说,自己每天都会来办公室坐坐,看看新闻。春节期间,多数时候他会选择在家里吃年夜饭,偶尔也会出去走走。“作为一个广东人,我过年会吃汤圆,希望大家都能一家人团团圆圆。”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