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和平县努力打造“四位一体”科普特色品牌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河源市和平县,是农业大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广东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属革命老区县、原中央苏区县。近年来,和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充分认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对推动和平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日前,和平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2014年以来,河源市和平县以再创“广东省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为目标,在广东省、河源市科协的指导下,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深化认识、落实责任,整合资源,扎实有效开展创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各项工作,从重形式、重场面的平面化科普,向重内容、重实效的立体化科普转变,全面推进了县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和平县科协领导集体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因地制宜、凝聚合力,通过扎实有效开展科普工作,深入推进科普格局社会化,推进科普示范县创建及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示范创建、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普惠农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形成了区域特色的科普工作品牌。
一、落实“四个到位”,突出“三个建设”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和平县坚持领导重视落实到位、制度执行落实到位、检查考核落实到位、科普经费落实到位“四个到位”。和平县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县委书记何伟光,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劲松,县委常委、副县长马文峰等领导带头参加科普活动,每年听取科普工作汇报;同时,成立了由县长陈劲松任组长的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印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动员和协调全县各方面力量,围绕创建任务落实创建措施,协调解决创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对全县创建工作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此外,确保科普经费落实到位。把科普工作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2014年科普经费53万元,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元;2015年科普经费80万元,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5元。预计到2018年,全国科普示范县中期评估时人均科普经费达到2元以上,到“十三五” 期末达到人均2.5元以上。
在创建过程中,和平县突出抓好了科普网络建设、科普阵地建设、学会服务能力建设“三个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科普组织,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县直各单位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目前有县级学会15个,专业协会32个,专家科普讲师团1个,县、镇、村三级有科普志愿者队伍18支,志愿者800多人。镇、村(社区)两级分别建有科普活动室和科普图书室,县城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建有科普画廊6处,镇、村(社区)两级建有科普专栏,内容定期更新。目前,全县共有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县级科普教育基地10个,县级科普特色学校10所。
二、打造“四位一体”品牌,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在创建活动中,和平县打造了以“校园科普行动计划”为抓手,“实用科技镇村行”为载体,“小区科普服务站”为依托,“微科普画廊”为阵地的“四位一体”科普特色品牌。在推动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方面,制定了《和平县校园科普行动计划(2011—2015)》,加强校园科普设施建设、校园科技竞赛、校园科普讲坛及校园科普组织建设。和平县科协在各学校的教室内设立“科普图书角”,让在校学生接触科普知识零距离。创新科技教育载体,每年举办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小学生科普征文大赛,以及科普之声文艺表演大赛等,同时还举办了“校园科普讲坛”,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热情。近两年来,该县中小学生在广东省、河源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64个奖项。
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方面,和平县积极创新普及方法,开展“实用科技镇村行”活动,让农民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享受到科普带来的优质服务。县科协每年编印健康、安全、环保、本地特色农业技术知识等方面的科普图书,发放至各农户家中,让农民每天都能接触到科普知识,从而提升科学素质。建立县级涉农学会挂钩服务全县各大种植养殖场的制度,指导农民科学种养,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定期组织专家开展科技下乡,推动农村科普工作的落实。
和平县科协还以抓好科普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创新科普工作方法,在县城聚隆花园建立了全省首个小区“科普服务站”,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同时,也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的科普服务。科普服务站不仅24小时开放提供科普书籍供居民查阅,还免费为居民提供家庭维修工具和节能环保灯泡。同时,在小区内设置可回收垃圾集散点,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将废物回收费用用于印刷各种科普书籍。
此外,县科协还以“微科普画廊”为阵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和平县科协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等设立了“微科普画廊”,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科学知识。两年来,共编印21种科普宣传书籍和科普宣传小册子,举办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讲座6期。
三、实现“三个结合”,科普工作形成合力
和平县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方法,将科普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城乡清洁工程”相结合,与“扶贫双到”工作相结合,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工作格局。把科普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与争创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活动相结合,开展了创建县级科普示范镇、示范村(社区)、科普示范家庭和科技示范户活动,两年来创建科普示范镇6个,科普示范村(社区)38个,评选科普示范家庭100户,科技示范户100户。全县目前有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3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3个,市级科普示范镇1个,市级科普示范村2个。
同时,把科普工作与“城乡清洁工程”相结合,印发垃圾分类科普宣传册10万份,发至全县每户家庭中;坚持送科技下乡,开展卫生清洁科普教育活动;在各镇中学、中心小学建设垃圾分类环保教育站52个,提高学生垃圾分类实践能力。把科普工作与“扶贫双到”工作相结合,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科学文化素质。两年来,共认定12个扶贫双到村的基地为科普示范基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