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敢异想天开才可能成杰出科学家
6月1日,广东省广州市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市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副主席、党组书记冯元发出联名倡议书,呼吁重视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倡议科技工作者、企业、青少年和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市科协启动的“千师万苗工程”。
参与联名发出《“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千师万苗工程”倡议书》的广州市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教育要让孩子多问为什么,多独立思考,练好思维基本功,而这恰恰是中国的教育所缺乏的。他说,科学技术首先需要有思想,敢想、敢异想天开,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
钟南山说,一个科学家的基本功包括两方面,一是业务基本功,一是思维基本功。业务基本功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电脑等方面的学习,其中最关键的是语文,因为语文对搞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科学家,思维都非常清晰,说明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好。
应试教育 忽略了对思维基本功训练
“我国的教育比较重视业务基本功,比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即使敢想敢干也是不可能的。”但他同时又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常常忽略了培养孩子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处理问题的思维基本功,甚至把思维基本功与业务基本功对立起来。”
钟南山坦承,由于他在大学之前接受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练的都是业务基本功,到了实践中,才感觉出来思维基本功是多么重要。
他认为,教育要让孩子多问问什么,多独立思考,练好思维基本功,而这恰恰是中国的教育所缺乏的。
洋奴思想 束缚了科技创新发展
钟南山尖锐地指出,“我们国家之所以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种子和苗子,而是缺乏把这些种子、苗子培养成参天大树的土壤!”
钟南山直言,首先是中国的教育和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的自由思考和自由发挥。比如科学界崇洋媚外的学术心态。让钟南山感触最深的是,他参加过很多次的新药评审或自然科学申报基金评审。“特别是新药或新技术的评审,评委的主导思想总是‘在国外都没有,我们可能不会有!’,于是,他们就诸多怀疑,吹毛求疵。这就是一种极度不自信的文化心理在作祟。”他斥之为洋奴思想,说这是束缚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中庸哲学 使中国人容不下标新立异
钟南山还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路上的另一块绊脚石,就是中国的儒家中庸的哲学思想。
“中庸,和为贵,这在政治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科学上,中庸哲学却是致命的缺点。在科学领域,什么都是中庸,那就完蛋了。”他说,科学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要标新立异。“可是,在中国,标新立异是不吃香的,因为枪打出头鸟。”
“千师万苗” 就是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
钟南山说,“千师万苗”正是把科技专家和“苗子”在创新平台上直接联系起来,一头是“师”,另一头是“苗”,不需要通过太多的中间环节。假设有2000个导师,每个人带四五个学生,那就会有8000~10000个学生可以比较直接、而且比较早地接触到高水平的科技工作者。
钟南山还提到他在新西兰读书的孙子。他说,“我孙子在那边读相当我们这里的高一,昨天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老师给他一本书叫《神经学》,看完之后要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结果他回答得很好。奖什么呢?就是可以到医学院见几个有名的教授,他非常高兴。”
他说,“千师万苗工程”起的也是这种作用,要科学家跟孩子结对子。在钟南山看来,“千师万苗工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自然科学,更关键的是,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这些自然科学家最可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困难、解决困难?如何看待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人文科学层面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科学技术层面的。“因为科学技术首先需要有思想,敢想、敢异想天开,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人文思想的传授有时比自然科学本身更重要。”他说,这往往在科技创新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千师万苗工程”倡议书
广大青少年、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朋友们: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民族的前程,国家的未来。
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适之者强。
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经济、政治与军事的竞争已向科技与人才的竞争方向发展,科技竞争力正在成为当今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力强盛最重要的软实力。同样,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科技与人才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形势要求,提升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竞争力,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积极推动,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广州市科协正着力打造“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千师万苗工程”,组织、筛选千名科技专家(来自各学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教授和专家、中小学科技教育名师)组成广州青少年科技导师志愿团,指导广大青少年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其中有针对性地选拔一万名有科技创新欲望和潜能的青少年进行重点培养,依托广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搭建一个科技专家携手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互动平台,营造广州科技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们将针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分不同学科领域,与其结成科技创新活动对子,开展“四个一”活动:定期或不定期见面,交流、探讨,推荐一系列好书;带领青少年参观一批实验室;和结对学子共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指导青少年完成一批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或科技创新作品制作。同时,由广州市科协牵头组织相关活动,与结对学子共同走进高新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现场讲解、答疑和实践,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
通过系列活动,提升我市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和自我展示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
感时思报国,倾心育英才。
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光荣的责任。我们决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和关心全社会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倾注自己的智慧,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们向全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如下倡议:
一、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加入科技导师志愿团,指导青少年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为广州科技的进步和广大青少年的成长积极行动。
二、广大的青少年和家长积极参与“千师万苗工程”的各种创新和实践活动,与科学家携手走近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让孩子们受益终身,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三、广大企业加入 “千师万苗工程”,充分发挥行业的资源优势,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四、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千师万苗工程”,共襄盛举,为我市青少年打造一个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教育环境。
千师万苗放飞理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创新则民族创新,让我们携手同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智慧广州共同努力!
倡议人:广州市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广州市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
广州市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冯元
2011 年6月1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