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会改革 提升服务能力
近几年来,广东省科协积极主动地抓好学会的改革创新,坚持“学术立会、活动兴会、服务强会”的原则,以学会改革为动力,以学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学会工作“五个一百工程”为目标,稳步推进学会的组织建设、学术建设、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科技服务站建设,推动学会工作稳步发展,培育了一批“七有一满意”的现代科技社团。
学会组织建设有新发展
自启动学会改革工作以来,全省各级学会把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是创新组织发展模式。各省级学会采取大联合、捆绑式发展会员模式,逐步理顺与市、县级学会的关系,实行省、市、县相关学会会员会籍统一管理,建立省、市、县大团体、扁平化网状组织架构,实现以大带小、上下联动、互利共赢,促进全省学会组织共同发展壮大的目的。据统计,全省各级科协所属学会个人会员达130多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0多万人,增长85.7%;团体会员12000多个,比2007年增加了11%。
二是按照职业化、规范化要求加强办事机构建设。省医学会、省消防协会、省质量协会和部分市级学会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目标管理、定期考核等方式规范秘书处工作,学会办事机构逐步实现正规化、专业化。据统计,省、市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由2007年的436名增加到574名,增长32%。
三是完善组织体制,实行民主办会。大部分省、市学会对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改革,健全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策机制,强化了民主选举、民主办会和民主监督,学会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学会承接政府职能有新突破
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部分社会服务职能逐步向社会组织转移。广东省不少学会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据初步统计,近几年来,在决策咨询、项目评估、成果鉴定、资格评审、继续教育、表彰奖励等方面,有56个省级学会承接了248项政府转移职能或委托的科技服务项目,市级学会中也有128个学会承接了281个科技服务项目,三年累计增加各种服务项目收入2.3亿元。2012年,省科协组织学会申报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质条件的目录,有16家省级学会入选第一目录,为学会今后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学会决策智囊作用更明显
2012年,省科协抓住广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争取到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全省新经济组织科技人员职称评审项目。同年,省政府正式批准省科协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新经济组织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工作。主要范围是中、高级职称的工程、农业、财经三大系列30个专业的新经济组织科技人员。主要任务是省科协牵头抓总,各地市科协具体负责宣传发动、受理申报,省、市科协借助学会专家的力量,分别组建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目前,省科协正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研究评审方案及相关操作细则,今年将正式启动这项工作。
同时,省科协也大力加强学会智库建设,发挥学会的决策智囊作用。首次开展了省级学会优秀决策调研成果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学会开展决策调研、项目论证等科技服务的积极性,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建言献策,促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动社会管理的创新。共评出省有色金属学会等5个学会申报的5项成果为省级学会优秀决策调研成果,并以奖代补,给予每个项目2.5万元的奖励。
学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据了解,在今后学会工作中,广东省科协将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为契机,把提升学会服务能力,组织学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社会建设作为学会工作的重点,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扎实工作,拓展科协和学会组织的发展空间。
组织实施以提升学会能力为重点的专项工程,努力建设一批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优秀学会,提高学会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以“五抓五建”活动为抓手,推动学会工作全面发展。一是抓学会等级评估,推动学会的组织建设;二是抓学术品牌活动,推动学会的学术建设;三是抓学会科技服务站工作,推动学会的能力建设;四是抓学会决策咨询工作,推动学会的智库建设;五是抓学会多元发展工作,推动学会的特色建设。
◎名词解释
五个一百工程
“五个一百工程”,即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一百个3A级以上学会、创建一百个学会科技服务站、每年举办一百场重点学术会议、每年承接一百个政府转移或委托的科技服务项目、省级学会年收入平均达到一百万元。
◎五条经验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学会改革的动力之源
新形势下开展学会改革,必须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自主发展理念和经营学会理念。在这方面,省医学会、省食品学会、省消防协会、省机械工程学会、省纺织工程学会等30个试点学会和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惠州、茂名等市科协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推动学会走自主发展道路,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或委托的科技服务项目,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让学会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价值,调整发展思路;在与市场经济接轨和碰撞的过程中拓展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谋求科学发展。
明确思路,找准定位,是学会改革的首要任务
学会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既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学会改革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思路,找准定位。如省护理学会以提升全省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主线,大力改进服务方式,经常组织全省医护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护理技术比赛、临床技能展示、岗位标兵评选等活动,促进了全省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工作受到会员的广泛认同。实践证明,从学会及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确定学会的发展思路,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学会改革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因会制宜,突出重点,是学会改革的重要途径
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技术、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科学论证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在科技评价、科技奖励、项目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改革中只要发挥这些优势,就能有所作为。如省植物学会采取选派科技特派员的方式,协助多家木兰科植物种植公司发掘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防治病虫害,既促进了全省绿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增强了学会的实力。事实说明,学会都有自身的人才智力优势,都有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特色,因会制宜,突出重点,学会就大有发展之机和用武之地。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学会改革的重要杠杆
近几年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建设非常重视,是学会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期。特别是政府机构改革和部分职能转移,为学会发挥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企业技术创新和新农村建设亟需科技支撑;而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更凸显了学会作为科普主力军的作用。只要抓住机遇,就能抢占先机。如省生态学会为推动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联合中国生态学会、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澳门生态学会等十几个单位,组建了广东生态战略联盟,整合生态资源,集中专家力量,在全省创建了13个生态示范基地、10个生态健康示范楼盘、4个生态文明示范单位、2个生态县,并向联合国成功申报了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搭建平台,搞好协调,是学会改革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来,省科协和东莞、湛江、梅州市等各地市科协积极组织协调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科技社团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调动了学会开展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江门、清远、韶关、阳江、揭阳、潮州市科协努力为学会搭建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服务和干事创业平台,全面提升了学会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汕头市科协组织所属学会与50家企业结对帮扶,签订各类协作项目56项,为企业解决各种技术难题、研制新产品80多项,新增经济效益2亿多元。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