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通知公告>半岛(中国)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袁宝成副省长在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粤纲要办发〔2016〕33号

2016-08-23 来源:省科学素质纲要办 【字体:
阅读: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厅)、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各地级以上市及佛山市顺德区纲要办(科协),有关科普示范县(市、区)、镇人民政府办公室、科协; 省直有关单位:

2016年7月27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了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现将袁宝成副省长在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2016年8月17日

在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广东省副省长 袁宝成

(2016年7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我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总结“十二五”以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刚才,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同志作了工作报告,省教育厅、省地震局、省农科院、广州市科协、深圳市龙岗区等单位分别作了发言,都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会议还对2016年获得国家、省命名的科普示范单位进行了授牌。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推动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正视不足,进一步增强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服务民生、面向基层,着力建立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时期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2015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91%,超过全国6.20%的平均水平,较2010年的3.29%提高了近110%,位居全国第六。二是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精心打造了“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科普惠农兴村”、“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活动进机关”、“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品牌,促进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进入常态化。三是公共科普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立了“广东科学中心”等一批骨干科技场馆,学校科学教育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显著提高,大众媒体科学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公众参与科普的机会和渠道得到拓展。四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明显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政府,对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级纲要办和广大科技科普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仍然偏低。我省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北京、上海、江苏等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农村群众科学素质只有2.40%,城乡居民科学素质的差距不断拉大。二是科学素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足。公共科普教育设施分布不合理,欠发达地区普遍缺乏科学教育培训的重大基础设施,科普信息化水平不高。三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些地方不够重视、措施不力,有些部门职责定位不清、任务约束力不强,科普经费执行标准偏低,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机制尚未建立。四是科普体制机制有待创新。有些地方改革创新意识不足,政策措施不够配套,技术方法落后,人才队伍短缺,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科普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全面推进“十三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刘延东副总理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科普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措施”,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多次在全省性大会和相关文件中强调,要推动全社会真正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开创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跨越发展

近期,省政府下发了《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了我省“十三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明确了各地、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广东建设需求的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等体系,显著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跨越发展,努力实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以上的目标。这里,我再强调四个方面:

(一)大力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后备力量,要突出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探索适应青少年学习、认知、成长的规律,加强学校科技教育课程教材、师资建设、条件设施配置等方面的规划管理,促进全省各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均衡发展。要广泛组织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力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等日常科技创新活动,促进校内科技教育与校外科技活动有机结合,大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条件建设,完善学校科学教育设施,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立健全专兼职科技老师、辅导员队伍,全面提升中小学校的科技教育水平。

(二)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求,突出农村群众、城镇劳动者这一宏大群体,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劳动者队伍。一要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素质培训,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科学素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和城乡妇女岗位建功活动,深入推进“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升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积极推动教育、科研单位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二要增强群众学用科学能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进企业、科普进社区等活动,普及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卫生健康、防灾减灾、科学生活的科学知识和观念,增强人民群众运用科学知识处理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三要加快补齐科普服务短板。解决好欠发达地区、边远山区、居民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瓶颈”问题。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和平安社区建设,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城镇社区的科普服务力度,让基层群众共享科学技术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劳动者科学素质的差距。

(三)夯实科普建设基础。各类科普教育设施是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要通过抓科普基础建设,实施固本强基,提高人才素质,大力提升公共科普服务水平。一要形成科学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积极推动将科普基础设施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功能齐全、特色明显、分布合理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二要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普志愿者组织,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加入科普志愿行列,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和离退休科技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打造科普人才高地。三要充分发挥骨干科技场馆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现有科技馆的改造提升,大力开展科技馆进校园、科技馆巡展活动,引导社会公众走进科技馆,体验分享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四要加快科普信息化。积极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科普观念、科普内容、传播方式、科普活动、科普资源共享、科普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交叉融合,实现科普信息的科学解读和精准推送,提高公共科普服务共享水平。

(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广泛开展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崇尚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一要精心组织全省性重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二要大力开展民生科普服务。围绕公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重大疾病预防等热点问题,组织动员广大科技科普工作者深入基层,宣讲和推广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公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和应急避险的能力,促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三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倡导热爱祖国、坚持真理、求实合作的科学精神,筑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基础,让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四要发挥好大众媒体在传播科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各级广播电视报纸、公共机构门户网站加强科学栏目的设计策划,增加科学信息的内容和时间。加强新闻界与科技界的合作,在重大事件、社会突发事件中增加科学家的声音,引导公众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抵制邪教、伪科学等违反科学规律的行为,科学应对发生在身边的问题,不断筑牢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社会性系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同心协力,完善机制、强化督查,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久久为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政府要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好领导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责任,将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时制定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创新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体制机制。政府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纲要实施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支持各级纲要实施工作机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级科协作为政府授权、牵头组织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责任部门,要继续履行好联络服务、综合协调的职能,积极主动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强与相关责任单位的联系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各级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将纲要实施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联合协作,真正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保障供给。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结合经济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现实需求,将科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并逐年实现稳步增长。欠发达地区相关市、县要积极创造条件,统筹安排,按照刘延东副总理提出的“半根冰棍钱”的要求,落实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元钱的标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现行资金渠道,统筹安排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经费。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兴办科普事业,推进事业、企业单位在承担财政项目中增加科普内容,向公众开放科学实验室、产品展示中心,最大限度地增加科普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保障能力。

(三)健全体制机制,注重督查落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科学普及的责任,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要积极推动省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增加科普任务,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新途经,建立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的机制。各地、各部门要促进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均衡发展,将落实情况纳入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加强检查督促,及时整改提升,确保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同志们,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持续付出艰苦的努力。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大胆创新,扎实推动科学素质纲要的深入实施,为我省完成“十三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任务、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