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科协召开荔枝科技小院工作座谈会
7月11日,茂名市科协组织召开座谈会,研究科技小院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有关工作。市科协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议,市科协分管同志和联络部及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团队参加会议。
在座谈会上,陈厚彬首席科学家介绍了团队在茂名高州市曹江镇华坑村建设荔枝科技小院的探索和实践,希望整合产学研资源,解决山地荔枝种植管理、保鲜加工等全产业链难题。他表示,经过一系列宜机化改造、部署田间生境监测系统、新品种选育等举措,华坑村基地从失管果园改造为亩产1300公斤的现代化示范基地,带动周边8000亩果园升级,管理率提升至80%。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华南农大研究生常驻小院开展研究,累计工作时长超6000小时;通过“科研+培训”模式培养本土技术骨干,2024年举办培训会超10场,覆盖300余人次。科技小院作为连接高校科研与农业生产一线的创新平台,不仅在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更是推动农户观念革新的关键桥梁和纽带。比如,团队通过花期修剪、绿色用药等实操培训,服务农户增收,推动农户实现从“经验种植”到“科学种田”的认知转型,形成“问题共研,成果共享”的合作模式。此外,团队还通过科技小院平台引入国际资源,如南非热带作物研究所的合作,推动荔枝种植技术国际化。
市科协认为,荔枝科技小院构建了“科技赋能—人才孵化—产业升级”的闭环模式,不仅提升了茂名荔枝的产量与品质,更以科技创新破解了千年产业“出海难”问题,充分展现了科技在助力“百千万工程”中的核心驱动力,还为茂名“五棵树一条鱼”等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市科协表示,将继续联动有关部门提供支持,推动荔枝科技小院成为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青年人才的实践培养枢纽,共同推动进一步对接中国园艺学会、国际园艺组织,构建特色水果出口标准等,助力茂名荔枝产业从传统种植向高附加值全球化产业链转型。
用户登录